柞水县陈孝春《陈氏家谱》之回复
2019年5月,收到陕西柞水县陈孝春寄来《陈氏宗谱》复印件5本。
之前,和陕西柞水县陈孝春、陈有勤等电话、微信联系也有些时间。对柞水陈氏宗亲们走着极其艰难且相当执着的寻宗问祖路,深表敬佩;也对宗亲们寻根问祖之艰辛深表同情。
收到《谱》,答复看后回复个人观点;甚是惭愧,至今未能全览《谱》本,更无以回复。对不起柞水宗亲,更对不起列祖列宗。
国庆放假期间,不能再偷懒;后又断断续续,直到今日。
仅就我所知,提出以下观点,仅供宗亲们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孝春、有勤等家人包含;错漏之言,更请宗亲们见谅。
《谱》第一部《颍川陈氏源流序》(原文“颖”应为误),置于开篇,总领本谱,文字取舍,定是谨慎;当为本修之源流主序,乃重中之重,不言而喻;涉及人名、地名,更不会无故妄加,绝不会附会牵强。
叙“陈国”前事,实为《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之原文;只个别字印刷有误。然其后文,实在不敢恭维(或涉嫁接之嫌):
“湣公子衍痛国之亡,隐居不仕,寓于九江德安家焉。历八世至叔明,叔明传至伯宣,子孙蕃衍。同居一室,唐旌其闾曰´义门´,传競公,人欲众矣。宋淳化庚寅元年夏四月诏:每年贷粟二千石、畜犬百双,共一牢而食,一犬不至,群犬皆退。明成化丁酉二年饥,三千九百余口男妇,无一怨言;三年更饥,勅员劝三月,十世同居,自此而析也。由是,宥公迁于绩溪者、安公迁于桐城者、进公迁于太湖者……我祖禄公自太湖迁于霍邑南乡老鸭冲,世居焉。庶不蹈´郭崇韬拜汾阳王墓´之诮也云尔。”
第一,“湣公子衍痛国之亡,隐居不仕,寓于九江德安家焉。”
第20世:悯公越(前?-前479),一作闵公,;陈国自胡公至此,传二十一世,凡25君,历年645,悯公24年为楚所灭,实周敬王42年也;子衍避楚乱迁阳武户牖;按《史记》怀公卒于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悯公,悯公6年,孔子适陈;索隐曰:按《左传》悯公名周,是史官记不同也;按索隐“与孟子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语合;24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悯公,国亡,在位24年(前501-479)卒;娶卫女生子:衍。
第21世:衍(?-前435),原名剑,字悠长,于周敬王42年(前478)为避难奔阳武户牖,改名衍;娶谭氏生子二:琏、 璵。
衍公,原名剑,字悠长,痛国之亡,于周敬王42年(前478)为避难奔阳武户牖,改名衍;娶谭氏生子二:琏、 璵。但何时“寓于九江德安家焉”?遍查历史资料,无果。
第二,“湣公子衍痛国之亡,隐居不仕,寓于九江德安家焉。历八世至叔明,叔明传至伯宣,子孙蕃衍。”湣公子衍公(?-前435),顼公子叔明(555年—617年)。其间最短间隔990年,怎么就历八世而至?
第三,“由是,宥公迁于绩溪者、安公迁于桐城者、进公迁于太湖者……”。网上查“义门陈”各支谱牒,均未见同谱同支同有“宥公”、“安公”、“进公”三祖先者;仅我新安(蜀马)陈氏,同有“宥公”、“安公”、“进公”三祖先。
第69世:宥,第大二,重渊默,其在乡党待人接物不渝礼节,人以长者目之。娶胡氏,生子:廪。为绩溪蜀马派祖。
安,第小二,孜孜为善,至老不倦,后昆蒙其垂庆。娶柯氏生子四:传(一为“儒”)、祖、照、道,公葬于旌川板桥陈家垅西世昌公茔侧。
第70世:廪,为人爽朗磊落,进退适宜,有干济才,君子重之。生子:诩。葬本里庙后。
传,
祖,韬光铲彩,弗生子:德,公葬于旌川五都箬园山。
照,
道,
第71世:诩,生子:德祥。
德,襟怀飒爽,志行超越,娶县市舒氏生子:志和。(《蜀马旧谱》“德下即继以获二”,疑;泾川云岭四修,金寨五修、六修、七修,均将获二列为志和子。)
第72世:志和,生子二:永兴、护二。
第73世:永兴,迁池阳(唐文宗太和二年戊申,举贤良方正,授湖广围练府巡,官累迁左补阙、监察御史。僖宗乾符元年甲辰甫归,舟及池州,遇黄巢兵自采石渡江,阻其归路。公携夫人盛氏及子世裔、世晖,隐于池之石都冲之阳。未几,公卒,遂葬于池。公仕唐四十五年,享寿七十有三,是我族迁池阳之始祖也。第二世永兴公长子:世裔,复迁池口镇码头上居焉。诗有曰:未有池阳路,先有马头陈。人文蔚起子衍职繁。至今播迁他处者,有岂下数千族也耶。配何氏生四子:芳、莲、兰、菾;永兴公次子:世晖,名徽,唐昭宗末年登第,授司户参军、大理评事,避杨行密乱,徙家匿迹西昌,配梁氏生子二:承进、承逸。”地名“西昌”即今之泰和县。唐昭宗末年,应是公元903年。从此记述知陈正先生其池州立业始祖世裔公与柳溪村陈氏始祖世晖公乃是嫡亲两兄弟。注:此文录自桂平市蒙圩镇“塘表陈”世系略考(陈立言2005.6版)及池阳陈正文)
护二,生子:进。
第74世:进,以世昌次房宥五代孙皎次子思仁为嗣,更名:恭。
有一个同名者较多,两个同名者罕见,三个同名者实难巧合。
第四,“宥公迁于绩溪者、安公迁于桐城者、进公迁于太湖者”。绩溪,在安徽省。绩溪县,全国唯一;绩溪陈氏,只有蜀马一族。
境内上金山“天子坟”是陈朝皇帝陈霸先曾祖陈猛的墓陵,是我新安陈氏先祖历经南陈之难、贫民之苦、冷眼之观、是非之痛、忠义之非的守墓生存地;境内板桥头蜀马村是我祖世昌公从上金山迁出的始迁发源地。
蜀马新安陈氏,或留居绩溪之蜀马、大溪,或外迁临安之昌化义干,或移居旌德之霞溪、古山,或再迁泾川之云岭、蔡村,或再迁宜兴之亳村,或又迁六安之金寨,或又迁商丘之陈家大院,或又迁肥西之丰乐,或又迁池州之沙坦,或再迁岳西之主簿、响肠;或失联,或错认他族多年,或内部意见暂不统一,零零总总,难于统表。
第五,“由是,宥公迁于绩溪者、安公迁于桐城者、进公迁于太湖者……我祖禄公自太湖迁于霍邑南乡老鸭冲,世居焉。”
蜀马始祖世昌公次子“宥公”与三子“安公”属“双胞兄弟”,“进公”系“安公”六世孙;“安公”是否有迁于桐城,“进公”是否有迁于太湖,我谱未作记载,我不知。你谱有载,望详查后告知;我想应是“安公”支、“进公”支,当有可能,需查证。
“禄公自太湖迁于霍邑南乡老鸭冲,世居焉。”按你《谱》上文,“禄公”当为“进公”子孙;从太湖迁霍邑南乡老鸭冲(今岳西县青天乡老鸭村),较为可能:岳西与太湖为相临县,相距约100公里;或避兵难,或居山开荒?
我祖伯固公(555年―582年),南朝陈文帝陈蒨第五子,公元565年封新安郡王,都督南琅邪、彭城、东海三郡诸军事、云麾将军、彭城、琅邪二郡太守,入京担任丹阳尹;公元569年,陈伯固进号为智武将军,后历任翊右将军、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平东将军、吴兴太守、侍中、翊前将军、安前将军、中领军、散骑常侍、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后担任国子祭酒,兼左骁骑将军。宣帝崩,皇子陈叔陵与太子陈叔宝、皇子陈叔坚三人侍疾在宫,叔陵欲杀叔宝未遂,宫中混乱。我祖伯固公忠义当心,闻声单人匹马出府观望,被乱兵所杀,时年二十八岁。诏曰:“伯固同兹悖逆,殒身途路。今依外议,意犹弗忍,可特许以庶人礼葬。”又诏曰:“伯固随同巨逆,自绝于天,俾无遗育,抑有恒典。但童孺靡识,兼预葭莩,置之甸人,良以恻悯,及伯固所生王氏,可并特宥为庶人。”
呜呼哀哉!
疑之一:若真参与叛离,身为国子祭酒、兼左骁骑将军,怎么会单人匹马前往?
疑之二:叔陵多奸诈,叔宝存疑心;使然。(后主初在东宫,与伯固甚相亲狎,伯固又善嘲谑,高宗每宴集,多引之。叔陵在江州,心害其宠,阴求疵瑕,将中之以法。及叔陵入朝,伯固惧罪,谄求其意,乃共讪毁朝贤,历诋文武,虽耆年高位,皆面折之,无所畏忌。)
疑之三:伯固公心止忠义,肝胆相照。宣帝41子,叔宝、叔陵之争属其兄弟之争,谁当皇帝,与伯固何干?伯固只见忠义,不避是非。千百年来,历经门阀制度、出身考据,或矢志不移,或避若不识,或认贼作父,或攀龙附凤,或艰辛寻祖,或误入接枝……总是难言谁可!我以是伯固裔孙为荣,我观去伯固子祠为耻。
疑之四:伯固公“擅长玄学”,当知进退;崇尚道德,当知是非。我从所有史书上均未看见伯固公谋逆的记载;我在所有典籍里都没找到伯固公悖逆的理由。
《谱》第二部《颍川陈氏宗谱叙》(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孟秋月朔日,皖潜宗弟光霁表群氏撰)载:与禄公裔:灿文(宗兄也)、大川(襟侄也)以其旧谱,请余总理之,征余为序。
当考证陈与禄公资料,及乾隆43年时,陈光霁、陈灿文、陈大川等人事略。
《谱》第二部《颍川陈氏宗谱叙》(皇清乾隆戊戌秋中秋前一日,婿郑天池万滋氏顿首拜撰)载:“霍邑陈氏旧家矣,与余五代世戚也。睿翁,余泰山也。因而,窃闻其略:系出妫姓,实虞帝之后裔;氏号为陈,因胡公之封;始由是,历朝高人贤士之烈,义门显宦之荣不克悉举。近稽陈氏与禄公自江西而迁太邑,由太邑而至霍邑南乡老鸭冲,盖大明叔季也。焰匕兵燹,慨旧秩之无存;煢匕五世,仅一线之有系。至我朝世宗皇帝时,有君祥老太翁,力擒猛虎宛如裨公之气概;桂枝四发依旧子然之蕃衍。夫支派之分别愈深,世系之纂修愈迫。今我翁能体仁孝之至意、立远大之良谋,非缵承之圣绪而何?婿虽疏略敢不直呈以引其端?然此窃闻之私意,未必不为陈氏万派后之纲常伦纪、水源木本之一助云。”
当考证郑天池资料,及乾隆43年时,陈睿、陈君祥等人事略。
《谱》第二部《颍川陈氏宗谱叙》(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孟秋月望日,表弟王弘才东晓氏敬撰),(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八月望日,裔孙代乾熏沐敬撰),(皇清乾隆四十三年仲秋月望日,子婿王承树楷书氏顿首百拜撰),(乾隆四十四年岁在己亥孟春月之吉,门下婿金国琬顿首拜撰),(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孟冬月望日,吉裔孙子玺敬撰),(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岁在戊戌孟冬月朔日,吉裔孙子书敬撰),(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孟冬月吉日,眷姻弟王弘通荣达氏撰)。
当考证陈灿文表弟王弘才、陈代乾、陈燦及婿王承树、陈子玺、陈启尚、陈子书、陈灿文、陈大川、王弘通资料。
第六,《谱》载:“但恨传家之谱碟烬于明季之兵燹。”若贵支出于伯宣公之义门,即便“与禄公”自太湖迁霍邑老鸭冲后“谱碟烬于明季之兵燹”;义门分庄,总有他庄《谱》之记载。乾隆43年修谱怎么会不查“天子旌其闾”之义门本庄其他《谱》,或义门他庄《谱》?恐怕不是不查,而是查无可靠?
我蜀马新安陈氏因叔陵之难,在封建门阀制度、隋唐士族集团的阴霾笼罩下,多隐姓埋名、多低调生存,还有几人能公然承认其为伯固裔孙?还有几户愿舍身奔赴新安蜀马之陈?
第七,今年国庆期间,岳西主簿陈氏宗亲陈德才17755657268、陈学虎13905620211等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谒祖归宗。1000多口新安万四公后人多年来一直被“义门”牵引。现在,他们找到真正的先祖,其乐难以言表。
第八,《谱》第三部《陈氏历代源流图》,迁霍始祖与禄公为一世祖,一世、二世、三世,生卒失考,娶、藏有记;四世伯祖祖见公生于明万历戊午年八月二十二日亥时(1618年),卒清康熙庚辰年十月(1700年,享年83岁),五世祖啟尚公字君羊,生清顺治甲午年七月十二日午时(1654年),卒雍正辛亥年五月十九日戌时(1731年,享年78岁),六世祖万钟公字以仁(尚公长子),生清康熙乙丑年六月十七日戌时(1685年),卒乾隆丙子年八月十三日申时(1756年,享年73岁);六世祖万远公字以善(尚公次子),生清康熙辛未年九月初十日丑时(1691年),卒乾隆癸未年四月十七日戌时(1763年,享年73岁);六世祖万益公字以忠(尚公三子),生清康熙乙亥年十一月初二日寅时(1695年),卒乾隆壬戌年六月初十日巳时(1742年,享年48岁);六世祖万进公字以纯(尚公四子),生清康熙甲申年正月十六日辰时(1704年),卒乾隆癸酉年七月十一日酉时(1753年,享年50岁)。七世,八世,九世,十世,皆脉络清晰,年代生卒皆合逻辑。
《谱》第三部《颍川陈氏宗谱跋》(皇清乾隆四十三年孟秋月中秋日,皖潜宗弟光霁表群氏撰),皆前后一致,文理相通。
《谱》第三部,基本为真本。
第九,另两本《谱》,多为义门“蕲春庄谱”之资料和内容;我不敢妄加评论。
崇韬拜汾阳之墓,纲纪讥其乱宗,一时之错终成万古之恨;
狄青谢梁公之形,时人称为有识,千钧之惑不改先祖之根。
说之容易,做之难!
以上,仅为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寻宗问祖路漫漫,万望你们慎重。
陈绍坤.108世孙@新安陈氏伯固公-世昌公-六六公裔孙
13955102195
2019年10月20日